广州都市报

您现在的位置: 察雅县 > 察雅县旅游 > 西藏康巴人的民俗文化

西藏康巴人的民俗文化

发布时间:2017-7-20 8:18:40

昌都地区各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饮食和服饰习惯,但是在居住和远行方面却大致相同。

昌都藏族的传统服饰以裙袍为主,用自制的氆氇和羊皮制而成,冬天穿板皮制作的皮袍;贵族和富有的人,身穿带有面料的皮衣皮袍,或以丝绸制衣服或者镶边作为装饰。现在人们身穿的藏装就十分讲究了,显得华贵而精美,颇有所学价值。男子衣服上多带有藏刀、护身盒等物品;女子服饰则更讲究装饰,一般都有头饰、胸饰、腰饰和其他饰物,往往是代代相传的宝物,诸如九眼珠,用红珊瑚作的项链、头饰、绿松石、密蜡石和银制饰物等。

西藏昌都居民的居室有农区和牧区之分,牧区一般是帐篷;农区的房屋为土木和石木结构,一般为两层,下面一层放杂物和关物牲口;上面为经堂、厨房、寝室和存放粮食的库房。牧草和粮食都在阳台上晾晒。也有高至三层、四层的,安排更细致一些。

昌都是康区文化的腹心地。这里的文化艺术民情风俗,不仅古朴,而且多彩多姿,充满了神秘感。

格萨尔王故事;昌都地区是格萨尔故事的故乡,到处都有据说是格萨尔留下的遗迹,到处传唱着格萨尔的故事。昌都噶玛地方有相传为珠牡下棋留下的棋盘石;丁青协雄有格萨尔秽射穿山峰留下的两个大洞;贡觉县有格萨尔的官寨遗址;芒康县有江岭之战留下的城堡遗址;类乌齐寺至今保存着据说是格萨尔的铁制雕龙马鞍,等。据年统计,全西藏有格萨尔说唱艺人39人,昌都就有19人,占一半。其中著名的扎巴老人就出生在昌都的边坝。格萨尔故事无颖是茶马古道一曲沁人心脾的甘露。同样也会给旅游者以无限的享受与启迪。

西藏民间舞蹈:昌都地区的主要民间舞蹈有芒康弦子、昌都锅庄、丁青热巴三种。其中,芒康弦子;由一名或者数名男子领舞,一边跳舞一边拉弦子,所以称为“弦子舞”。舞时男女分列绕圈,男子拉弦子,女子舞长袖;男子领唱,女子复诵。节奏鲜明,舞姿舒展,曲调优美,气氛热烈。

西藏昌都锅庄:也称“卓舞”。可以细分为3类,即农区市镇的卓舞,牧区的卓舞和寺庙的旧舞。也是一种集体舞,主要通过脚步动作的变化来展示舞蹈的魅力。整个舞蹈由序舞、慢板、快板几个部分构成。舞起来很像展翅的雄鹰,颇能表现康巴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。

丁青热巴:热巴舞是融合说、唱、舞和杂耍为一体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。因起源于琼布丁青而得名。历史悠久,独具魅力,深受百姓喜欢。传统节日以鼓为主要乐器,有所谓的一点鼓、三点鼓、六点鼓和九点鼓,穿插有弦子、卓舞、男女对舞。这些舞蹈在昌都地区均有雄厚的群众基础。此外,民间的藏戏、寺庙的“羌姆“等艺术形式,也有各有其引人入胜的地方。

西藏的绘画艺术:昌都的绘画主要有三大流派,一是主要流传于丁青、察雅、贡觉等地的门宁画派;二是分布在昌都县才维一带的门莎画派;三是流传在昌都县噶玛一带的噶学噶止画派。雕塑和雕刻艺人几乎遍及昌都的11个县,其中在泥塑方面技术最高的是昌都的才维、边坝、察雅、贡觉的部分乡村;在石刻方面的技艺有昌都、察雅、芒康、江达等地,尤其昌都县妥坝乡公路边的玛尼石刻,技艺之精,内容之丰,历史之长,堪称昌都一绝。在金、银、铜、铁的雕刻方面和加工方面,昌都、类乌齐、丁青、边坝、察雅、洛隆、江达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,还有名副其实的“木刻之乡”的江达县波罗古泽。

西藏昌都有什么传统节日呢?:昌都的节日很多,除了保留有古老传统的部分节日之外,约大多娄都与藏传佛教有关。传统节日包括藏历新年、藏历六月十五日的“仲确节”、五六月间的赛马节、七月上旬的沐浴节等,还有群众自由休闲的娱乐形式“耍坝子”等。宗教节日包括:正月一日到十五日的酥油花供灯节、藏历四月十五日纪念释迦牟尼而举行的“拉白节”、十月二十五日的“燃灯节“(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日)、十二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的”古庆节“(跳护法神舞)等。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涓撶鍖婚櫌
鍖椾含鍝鍖婚櫌鐪嬬櫧鐧滈鐥呭ソ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hayazx.com/cyxly/5.html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网站简介 | 发布优势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广告合作 | 合作伙伴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