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玉荣,男,文学爱好者,刚察县市场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作。?
刚察的秋
一叶落知天下秋,从前古人对秋天的认知,在于观察树叶是否落了。但刚察无树,藏族先辈们对于秋的知晓,全在于看瓦颜山的雪线。
瓦颜山为刚察境内最高山峰,山顶三分之一处全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堆积成山,植物几乎无法生长,终年积雪不化,从远处望去,非常壮观。而当雪线越过石区覆盖草原植被时,预示着秋天的来临,勤劳的藏族牧民们开始撤离秋季草场,向南进入“冬窝子”,山以北的草原进入休牧区。
四季轮回,季季如此,秋天的划定俨然是对一座山的信任,几千年来繁衍生息,生生不息,刚察也未曾发生过大的灾难。是山养育了人,还是人养育了山,刚察的秋告诉了我们答案。草是牧民生活的依靠,当秋天来临时,牧民们撤至瓦颜山以南,不再让牲畜去吃生态相对薄弱地区的草,被呵护了的草在冬季有了喘息的机会,来年必定疯狂生长,彼此给与!
第一次从藏族老人那里听到刚察秋的故事时,特别感动。早在千年以前藏族人就懂得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,用神山的灵气养育人们,用人的虔诚朝拜山的伟岸,彼此轮回。
而我对于刚察秋的认知,又多了一层敬重。
深秋的刚察空气寒冷而清爽,早晚的寒气灌入衣服,凉搜搜的,但迈入中午,阳光热力到了地面,天气即刻就会暖和起来。原野中的草在阳光雨露中已由青泛黄,但刚察的秋开始绽放她的雄伟和厚爱,特别的柔和美丽。
许多年过去的今天,万物依然,秋也依然,越过更多年后的以后,万物依然,秋也依然!
马家阿爷
马家阿爷是我上小学时推着“架子车”买零吃的一老汉,岁月蹉跎,他离开我的视野有几十年了。但美美想起推着“架子车”吆喝着各种儿时小吃的他,心里总有许多温暖!
马家阿爷性格开朗,始终笑容灿灿,嘴里间或哼着“花儿”,一副人间世事皆安好的姿态。起初也没人知道他姓马,也没人关心这个,自然没人喊他马家阿爷,小孩们都喊他阿爷,马家阿爷是我在文中给他的昵称。
马家阿爷的“架子车”里无非就是一些瓜子、沙枣、豆豆糖、姜糖、贴画、明信片、玻璃珠等,但对我们来说绝对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。每天学生放学前后,他都会放开嗓子喊几声,“砂枣瓜子——”,用食物勾起我们的欲望,声音直白,带点沙哑,余音像孙悟空。
他的小推车是儿时我们的全部诱惑,车里的东西对于今天的小孩可能没有什么可吸引的,但那时的我们,每天去上学的路上,都会专程跑到他的小推车那里去溜达一圈,很想知道谁买啥好吃的抑或好玩的东西了,间或还可以蹭到几粒瓜子或是沙枣。也和三两个好朋友唱双簧,一个人买一俩毛钱的沙枣瓜子的空隙,其他几个伸手偷几粒,此时马家阿爷必是老生常弹,“只点娃娃们”,还会抬起手来去打我们,但手始终不会落下。
在刚察县,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曾经是他小推车的追随者,他的小推车伴随着我们的童年一起成长,延伸了爱和诱惑,逐渐也拉长了我们一点一点的回忆。
马家阿爷特别喜欢管闲事。他的小推车一般都停在县完小门口二三十米远,每天放学路上难免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打架斗嘴,这时的他绝对很有权威,一路小跑,人未到声音先到,‘’只点娃娃们干沙者,赶紧不回家着‘’,因都是小学生,没多大心机和胆量,听到训斥声后,大家便会一哄而散。遇到特别犟的孩子,他会大声嚷嚷,抬手要去打,但手又始终不会放下去。遇到被挨打的孩子哭泣时,他会拉着小手走到小推车前,抓起一小撮瓜子说“赶紧回家,大大妈妈着急俩”。小孩虽挨了打,但有了小吃却也释然,所有事情都得到了解决。
浅谈岁月,总有欢喜相守,懵懂童年,总有回忆泪湿了眼睛,但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,一直有很多快乐温暖的人陪伴着我们,想起时,很好,很好!
悠悠岁月,吃尽欢喜
从前外出总是不知疲倦的奔赴各种景点,去领略大家口中的美景美地,歇不下脚,辗转于或浓或淡或艳或丽的4A或是5A景区。去过的地方多了,尤感所有景点如出一辙,即人山人海,犹如蚂蚁搬家,争先恐后的似要夺取头甲。渐渐的让人不厌其烦,也渐渐没了旅游必去看景点的兴致。
随年之增长,性情也改变了许多,到一地就去寻找让味蕾醉驾的可餐之物,而各地的饮食均感染了本地人的性格,江南的清雅,西北的豪迈,川味的麻辣,鲁菜的直爽,广式的小家碧玉,湖南的毛氏烧肉,东北的乱炖,皆是八仙过海,显其能露其艺。
近几年去外地旅游,渐渐喜欢上了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,尤其是那种夜间地摊小吃,品类繁多,各具特色,让人感觉是味蕾和情人的相聚,片刻间所有出门在外的疲惫便会在吃到可餐的美食后烟消云散。
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把饮食发展成了一种文化,渊源流长,经久不衰。
我家门口有一家牛肉面,据说开了三十年有余,面的颜色犹如被玫瑰花泡过,红里透着艳,各种佐料漂浮在汤里,牛肉的浓鲜和萝卜的清淡香气四溢,每天清晨门口大排长龙,络绎不绝。而此种场景在各地均见过很多,每次见有美食门口排队,两条腿就像是被灌了铅,难移寸步,也不嫌人山人海,定会加入长龙队中,耗费时间而细细品之。
突然想起清朝一名厨子张东宫,他做的一道普通的“豆汁炒豆腐”惊艳了乾隆的脚步,每次下江南必然品之,后因为思念此厨的手艺而招入宫中御用。想必此厨的菜品必然是艺和爱相伴,没有艺术的熏陶和爱的融入是难以做出如此好的菜品。
每每辗转一地,看到好的名字、好的味道、好的颜色,忍不住会从喉头伸出一只手来,拉入肚中细嚼慢咽,深品其味。也许是味蕾会随着年岁而把菜品当作人生之精作,不断耕耘不断创新,不断寻找我们儿时流口水的馋相,辗转各地的不断品味,使我的味蕾也不断有了提升,但依然难去吃货那种对美食的渴求,不求最好只吃嘴美。
知味不易,能吃到美食绝对是人生之幸事!
柔软心
日本曹洞宗的祖师道元禅师,传说他不远千里来中国求禅,空手而来,空手而去,只得到一颗柔软心。这是个今人动容的故事,其实他本身是具有柔软心的,只是在中国经历过很多人与事后,把他的柔软心开发了出来。柔软心不从外得,但有时会从外在得到启发。
有柔软心的人,必定是善良的、怜悯的、正直的、大爱的,柔软心是莲花,因慈悲为水、智慧作泥而开放。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柔软心的故事,他们会为一部电影、一个场景、甚至是一个人而泪流满面,心如莲花般温柔。如儿时闻过的东郭先生,知狼是恶果,但救命的意念不会因为狼的本性而放弃。正是因为有了无数柔软心的人,这世界才会温暖、和谐、单纯、有爱。
多年前我们开车去游玩,停车后姑娘站在车头前大叫起来,说我太残忍,碰死了那么多苍蝇。因为夏天虫蝇蚊子特别多,整个车头被密密麻麻的小生灵的尸体包裹了,我相信那一刻姑娘的柔软心是存在的。此后我开车尽量避让天空的小鸟以及突然蹿出来的野兔田鼠,尤其经过养蜂人的领地时,自然紧踩刹车,放慢速度,缓缓而过,那一刻心是安的。
以前去外面餐厅吃饭,妻子总是给我们提醒别把酒撒到菜上,每次她都会把吃不完的菜打包拿回去,送给门卫的一对老夫妻,常来常往她与她们无话不谈,犹如亲戚,她的柔软心如风一样自然和谐,送与玫瑰,手留余香。
柔软心让一切欲念和邪恶变之温和,随之消失。有柔软心的人必是有很多戒律,知何事可以做,何事不可以做,那份柔软心会将自己约束并鞭策,最后生成大爱,即使世界黑暗的如煤炭,自己也还是一盏灯。
有善必有恶,因果相关。没有柔软心的人,其心如冰,心中因少了戒律,对人嫉妒如仇,到处坑蒙拐骗,无所不能,社会风气一片狼藉。此种人恨不得把他人踩在脚下,嫉闲妒能,落井下石,想象自己就是全能的红卫兵,革命无罪,造反有理,打到一切优秀与自己的人或事,乐此不疲。但其心是恐慌的,是不定的,吃饭无味,睡觉无眠,朋友无踪,最后只落的孤家寡人,郁郁而终。
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文字有柔软心,我食的饭菜有柔软心,我走的路有柔软心,我睡的床有柔软心,其实真有的,一切东西物种皆有生命,草木无心,却开花结果,山河无心,却滋养生命,世界一切生灵物种皆均有心,心在心里,心在爱里,参禅之人参到了心的存在,自己也必定圆满。佛与莲花相处相生,是因为莲花有柔软心,能慈化心灵,佛终究就会成佛!我希望柔软心存在于一切宇宙大地之中,伸展,发芽,成熟,去软花世界万物!
年味
我自来都特别喜欢过年,且不说过年时的那份热闹,各种美食总是让人垂涎三尺,也让胃时刻加剧排空速度,等待下一次的进食。尤其是去别人家拜年所盛上来的美食,那绝对是:品种繁多,风味独特,花样翻新,而平时的一日三餐只能算“打牙祭”
去年夏天父亲嚷嚷着,狗年春节我们回家乡去过。因为随着父母年岁的增长,思乡之情越来越浓,回去的次数也多了,虽然他不说,但却很期盼我们多回去回去,免了与家乡的生疏。经过几个月的酝酿,年前在父母亲的带领下,我们弟兄几个拖家带口,十几个人热热闹闹回到了家乡。
家乡庆阳的美食历来都是品种繁多,数不胜数。回到家当天本家五妈就大显身手,菜肴排了一桌:蒸碗肥肠、三丝、凉粉、炒猪血、荤素包子、珍珠丸子、酥盒子……你便浑身是嘴,也吃不过来。尤其是流转陕甘宁地区的饸饹面,更是五妈的拿手好菜,臊子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多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,辅以八角、茴香、辣椒、胡椒、肉桂、葱花、枸杞等十余种佐料,吃起来味道鲜美,香而不腻,我们每人两碗,速度极快的就入了肚。翌日晨起,本家嫂子听说我们好多年没吃过猪血烩豆腐了,马上联系各种食材,提前熬好肉汤,中午美食就被端上饭桌,让我们一扫而光,装在胃里久久无法散去,暖烘烘的热。
庆阳人的家常饮食是毫不马虎的。就连最普通的馒头都要当天去做,不能隔夜而食,食用时也必须是热腾腾的。每顿饭菜都会花样翻新,千姿百态。也因此,庆阳的酒店、饭馆、小吃摊、饸饹面馆,总是生意兴隆,人满为患。此习俗也造就了庆阳农村对过年食材的苛刻追求:宰杀的年猪得喂一年左右,食物是主人家自己种植的蔬菜、土豆、玉米、荞面等植物;发胀生芽的豆菜有七八种,也全是地里的土产。进入腊月每家每户就开始为过年而忙碌了起来,捂的臭豆屎定然是年里的头彩;燃面的发酵摔打全靠眼睛去看,稍不留意就过粘或是干巴巴而无味;酥盒子的制作更是工序繁多,馅里有十几种食材,包裹馅的面皮在和的时候加入各种动植物油,和的动作要快,防止面与皮肤接触过多而僵硬,放在锅里烙制时,火候十分难把握,靠闻、听、摸、掐去烙熟。年味的记忆很多是源于对美食的向往,几天来我们每去一家都没有顾忌什么吃相,如饥荒年代一样风卷残云,光盘明亮,真正过足了年味。只是过年好多小吃店铺打烊了,不能所有美食一一而品。但如父亲所言,留些遗憾你们还会再来。年将父亲的思乡之情挤了出来,也牵起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祈福!
家乡的年味深远而悠长,其味融融。回家过年也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,尤其是那年的味道,久久不曾散去,回味无穷。年牵起了中国人的纯朴和热闹,更连起了每个家庭、每个家族的大团圆,年是家,家是年,年年岁岁,岁岁年年!
记忆中的母校
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性格,或粗犷、或精致、或小家碧玉、或大气磅礴,学校的性格也就决定了她的命运所在。青司校,一个与省警校合并,已不复存在的学校,曾经留下了我们匆匆那年青涩的青春。
年的初秋我们从青海各地迈入了青海省司法警官学校,怀着骄傲间或一些忧伤很安然的走了进去,在那里我们度过了懵懵懂懂的两年岁月,一晃毕业二十几年了,忽然又恍如昨日。那时的我们十八九岁,浑身上下有的是精力,怀揣着对省会城市的好奇,每天下课后不知疲倦的往返于西宁的大街小巷,看城、看人、看车也看靓丽的男男女女。
我的母校是极具魅力的,校院不大,很安静、很整洁、很温馨。教学楼、宿舍楼、食堂,还有几栋老师们安家的“古董”楼。校园内的绿化还算是上佳,甚至于树多的看不见躲进里面去看书、赏景的男生女生的踪影。那时的我们都来自于县城或是乡镇,初入省会皆小心翼翼、诚惶诚恐,唯怕失了脸,就故作高深。白天,走在校园哪些弯弯曲曲、高低起伏的小路上时,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。夜晚,更是安静的出奇。因为校园不大,被保洁员们收拾的一尘不染,干净的温馨。
入校稍微熟悉些后,同学们就开始或多或少原形毕露了,嘻嘻哈哈、吵吵闹闹、疯疯癫癫,惹得学生科“王科长”时不时地给我们训话。记忆犹新的还属食堂,各类菜肴味道绝美,过油洋芋片、酸辣土豆丝、红烧排骨(这玩意只能偶尔尝尝,否则月底的食谱就只能是馒头蘸豆腐乳)、辣子粉条等等。每到中午快下课时,同学们就会情绪高昂,急着去打饭,美曰“吃饭不积极,大脑有问题”。遇个别老师拖堂下不了课时,班里的气氛一下子就会被提起,咳喘的、摇桌子的、跺地的、关笔盒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、嘈杂无常,此时的老师很无奈,用眼一瞪间或责骂几声随之下课。当然还会遇到故意戏耍我们而沉稳继续讲课的老师,此时绝活开始登场,课桌里的饭盒声被敲打成交响曲,一曲舒缓一曲必高亢,好像多种乐器在演奏,惹得老师也是扑哧一声,在彼此喜悦声中结束讲课。学校的饭票几乎等同与人民币,附近的商店、饭馆、录像厅、台球室、理发店都可用饭票消费,甚至还可以去打游戏。男生不会理财,月初吃喝玩乐,月底只能馒头咸菜填饱肚子,次月依然,难以改变,但心里幸福满满。宿舍楼共五层,因学法律的男生居多,女生宿舍只有五楼一层,与四楼用铁栅栏隔着,白天打开,夜晚关闭。惹得谈恋爱的男生女生像是鹊桥相会,晚上隔栏而望,学生科的查岗巡逻时,皆一哄而散。
每每想起司法学校的日子,总是快乐无忧,留给了我们许多幸福的往昔。年少时再多的故事,都云淡风轻了。唯有感谢,感谢命运让我们曾在青春的路上相逢,照见彼此的悲喜。那些鲜嫩的气息,一去不返。但青春无悔,岁月中的我们依然无悔!
来源:刚察县新闻中心
作者:张玉荣
总监制:贡宝东智监制:罗军责编:徐晓帆刚察县新闻中心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